這次要第一個介紹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本魚第一次認真接觸的世界遺產之一!
也是剛好在登錄年參加旅行團的跟著導遊介紹和場內案內人員的解說,才認識了這個遺產!
***製糸產業的技術交流與技術革新之場***
1.遺產名稱:富岡製糸場 絹產業遺產群
2.縣名: 群馬縣
3.遺產類別:文化遺產 、登錄年: 2014年
登錄基準: (2)證明有文化交流的遺產(4)證明建築技術或科學發展的遺產
4.遺產介紹: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政府為了"殖產興業"而利用海外技術來強化日本的產業.
並招聘法國技術者-保羅.布魯納特來建造官營工廠-富岡製糸場.
至於為何選擇"富岡"為製造地的理由,本地有傳統養蠶的優質環境(水資源、石炭資源豐富).
而製糸場的建築風格是結合日本的木造建築與西歐傳來磚塊而成了"木骨磚塊造"風格之外,
為了放置更多製糸機器,屋頂採用"桁架構造"使工廠內不需要中央支柱,也可拓展空間.
製糸場從1872年開場以來,高品質的生糸輸出,在世界中獲得良好的評價.
除了使用近代化設備生產良好的繭糸以外,也招攬全國的工女和士族子女進行技術學習,
學成後,便回到各地的工廠進行技術指導,並拓展製糸產業至全國.
5.構成遺產:富岡製糸場
田島彌平舊宅(清涼育)
高山社跡(清溫育)
荒船風穴(國內最大規模的蠶種儲藏設施)
6.專有名詞解說--
殖產興業:明治政府為了能與西歐國家並列強盛,而使國家產業、交通、資本主義更加近代化的政策之一.
木骨磚塊造:日本原本的木造柱與西歐傳來的磚塊組合而成的和洋各半的建築風格.
桁架構造:使用三角形的屋頂組合成的建築.
清涼育:養蠶農家-田島彌平重視"自然通風"的養蠶方法.
清溫育:高山長五郎則是管理"溫度"和"濕度"的養蠶方法.
7.本魚心得或照片介紹
雖然當時的拍照技術不是很好,不過當時跟著導覽人員參觀工廠之外,
也有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實際操作"捲繭絲"的技術和實際觸摸縮成圓形的繭球.
另外館內也可租借語言導覽器和外語導遊的協助,來完成半日的遊世界遺產的行程喔!
資料來源:世界遺產公式書 2級 & 4級